- 瓦工、木匠都能干 設計、裝修樣樣精,裝修女能人千美善
延吉市新興街道民強社區居民千美善家的門市房地下室如同一個小型的生產車間,屋內,雕刻機、電鋸、電鉆等各種木匠需要的工具一應俱全,原材料、半成品被分門別類地擺放整齊。這些年,千美善就是在這里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制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小型家具和工藝擺件銷往各處,在延吉的裝修行業闖出了一番天地。

不懼困難 勇敢逐夢
“每天都要學習,不學習不行。”1977年出生的千美善是個既上得了廳堂又下得了廚房、干得了設計、裝修得了房子的女能人。這與她兒時的夢想有關。她從小喜歡畫畫,但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加上父親的反對,一直沒能如愿。在職業高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她被分配到酒店,成為一名餐飲管理人員。“別人干是挺好,可我不感興趣。”“主意正”的她干了不到一年就辭職闖蕩,先后做過產品推銷員、外資企業工作人員等。
“轉來轉去,轉了很多城市,都不合適,最后還是回來了。”23歲那年,千美善回到家鄉,結婚生子,在家照看孩子。“孩子上幼兒園后,我開始找自己的夢想。”她對家裝設計特別感興趣,不僅喜歡上網瀏覽家裝設計圖案,還會時不時地調整一下家里家具的擺放位置,讓生活充滿新鮮感。
后來,她找到了一份在延吉樂佰家居購物廣場賣裝修材料的工作。“這個是用在哪兒的?”她對裝修材料特別感興趣,哪怕是一顆釘子的用途也要了解清楚。她的老板是承包裝修工程的,她從中看到了商機。在給老板打工4個月后,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從現在開始我不要工錢,我就跟著你跑工地學手藝行不行?”“你就別想了,在我這兒學裝修的根本沒有女人,男人20個當中1個能跟上就不錯了,很多人都中途放棄了,因為太累了,而且也掙不到什么錢。”老板給她潑了一盆冷水,卻沒澆滅她的熱情,她堅持要學,老板沒拗過她。“我的目標是學完整個裝修程序,然后自己開公司。”那一年,她28歲。
從那以后,千美善就一頭扎進了室內裝修的灰堆里。改水、改電、貼瓷磚、做家具、刮大白她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學。“跟工人一起吃飯一起干活,灰頭土臉地回家,老公都認不出我了。”丈夫看到她干得辛苦,不禁勸她:“一個女的,那么累干嘛,別干了。”但她仍然不愿放棄,堅持學了8個月。“電鉆那些工具的用法和木工活兒都掌握了,木工活兒做得不太好,但能看出來別人干活糊弄不糊弄。”她從一個裝修的“門外漢”變成了真正的行家里手。
2008年,她接手了自己的第一個工程:為一位好朋友裝修面積為98平方米的新房。這位好朋友的丈夫是一位外籍設計師,曾經給一家大型飯店裝修過,這讓她感覺壓力很大。從設計到施工,她根據自己的想法,突出生活功能,強化工藝和細節,精雕細刻了2個月后交工。朋友的丈夫看后給她打了80分,滿分是100分。就這樣,她以良好的成績闖進了這個行業。
“我在裝修過程中感受到了女性的優勢,比男的更注重細節的處理。”她夢想成真,開始認真經營自己的裝修公司。“我成了延吉市第二個開裝修公司的女人。”
創新創業 投身公益
創業之初,千美善的生意都來自認識的人。她自己選購材料、自己設計施工,把創作思想和理念融入到裝修中,結合一些時尚元素,形成了獨特的裝修風格。
漸漸地,她既能承接住宅的裝修工程,又能承接酒吧、餐廳等經營場所的裝修工作,設計上各有側重,風格靈活多變。同時,她還能自行設計制作木制工藝品和小型家具,比如廚具、玩具、小音箱、木柵欄、咖啡盒等。這些新奇的小玩意投放到裝修環境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一家酒吧的老板就看中了我的獨一無二。”她的工藝品、擺件不上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網購也買不到,別具一格,受到了市場的廣泛歡迎。為此,她開拓了另一條創業之路:生產木制工藝品。她引進了各種木工設備,把自家的地下室當作加工車間,自己操刀上陣當木匠。
2011年,裝修市場競爭壓力增大,她出國學習,意外地接觸到貼紙工藝、彩色紙巾工藝和繪畫工藝,了解到這些在家具翻新、室內裝修、工藝制作等領域的應用方法。“100平方米的房子重新裝修要七八萬元,翻新的話能省一半的錢。”她為自己的創業夢想找到了一個支點,在國外學習兩年后,回到延吉開辦了一家工藝品制作體驗室,既傳授手工藝技術,又出售手工藝制品。同時,在裝修過程中,她融入翻新工藝,為雇主節省了開支;用繪畫工藝在衣服上作畫,在達到翻新效果的同時給衣服增添了魅力;在廢舊的鐵器、盤子、鐵鍬、木頭上作畫,把一件件廚具、工具變成工藝品。她還能用廢紙殼制作紙抽盒,用報紙和黏土制作鐘表,創意無窮
“零基礎的人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一次性學會繪畫,自己翻新家居用品。”她說,由于繪畫、手工藝制作等可以為人們減壓,兼顧美化生活,她的體驗室很受歡迎。2015年,她的體驗室被州婦聯評為“巧姐基地”,幫助廣大婦女掌握創業、就業技術。此外,她還經常應邀為社區居民傳授技藝,教社區的孩子們在石頭、玻璃瓶上作畫,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17年,她當選為延吉市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
下一步,她打算把體驗室改造成工藝咖啡廳,讓人們在品嘗咖啡的同時學習技藝,提高動手能力,增添生活的藝術氣息。她說,她有一個理想,等到60歲以后,免費對外開放自己的工藝咖啡廳,為人們提供一個學習手工藝技術的場所,從中收獲服務社會的幸福和快樂。(編輯:唐錦 責編:雷昕 三審:李少華)
-----------------------------------------------------------------------
相關閱讀
- ·一個諾言,蘇州”兒子“替犧牲戰友盡孝三十余年2019-04-22
- ·他們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2019-04-22
- ·一位電力園丁的追夢之路2019-04-22
- ·守著你的最后11年2019-04-22
- ·“特別”的美:電商奶奶 做自己的女王!2019-04-22
- ·驕傲!“懸崖村”走出一個博士生五個大學生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