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西漢子和仕文的綠色牧場夢

花香鳥語,鶯飛草長,又是一年春來到。
春節剛收假,記者在位于玉龍雪山腳下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委會文華村小組的養牛場里看到,玉湖上村村民和仕文早早地來到牛場,給牛喂食,打掃圈舍,到田地里揮鍬培土、圍堰澆水迎著春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綠色牧場”的夢想邁進。
“別看現在養牛場周圍都是黃沙和石頭,但這里曾經是木氏土司的牧場遺址。”看著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牛群,和仕文高興地告訴記者,我選擇在這里養牛,就是想讓這里的沙地披上綠裝、牛羊跑滿山坡,讓木氏土司的古牧場在雪山腳下重現。
和仕文小時候經常聽村里的老人講木氏土司古牧場的故事,但他眼中看到的古牧場遺址卻是一片荒涼,風一吹,漫天都是黃沙,土地石漠化嚴重,出產也不好,只能種點玉米、土豆。當時他就特別想看看老人口中的古牧場到底長什么樣子。

為了實現心中的夙愿,2016年,已經52歲的和仕文來到楚雄大姚的朋友和偉常開的養牛場里,學習科學養殖優質肉牛的技術,學好技術后又四處籌資,投入了100多萬元,在雪山腳下的文華村小組修建了標準化圈舍,購買了切草機、粉碎機、旋耕機等機器,開始創業養牛。
走進和仕文的養牛場,300多平方米的標準牛欄里,公司職工仔細觀察每頭牛的狀態,清理牛欄,忙碌不已因為投入了大量心血,和仕文每天都在這里盯著,春節假期間也每天一都到牛場查看,一天都沒有落下。
和仕文養牛可不僅僅只負責養,而是建立起一套綠色循環體系。在養牛場外,記者見到荒涼的土地上開墾出了一片田地,田邊堆滿了牛糞。“這是今年準備種牧草和包谷的地,現在正在堆糞,5月份后就可以把包谷和牧草種到地里了。”和仕文指著田地說,我們養牛場實施了“牧草(秸稈)肉牛生物有機肥綠色農產品”的生態農業發展戰略,才剛剛建設養牛場的時候,我們就向當地群眾流轉了50多畝荒地用來種牧草和包谷,然后用牧草、包谷養牛,接著把牛糞收集到化糞池里,再把發酵好的牛糞當做肥料澆灌到周邊的草地和包谷地里,真正的實現了綠色低碳節能。

“牛場里的牛是吃牧草、包谷長大,這樣的肉牛是真正的綠色產品,在市場上價格也不錯。”和仕文說,去年牛場賣了20多頭牛,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現在他已經開始著手擴大養殖規模。
除了擴大養殖規模,和仕文還想走得更遠。他指著牛場邊的一塊空地告訴記者:“除了養牛我還想養驢,在過幾個月這里要建一個養驢的標準化圈舍。接下來,我還想在牧場周圍種上樹、修上水田,逐漸改變牧場的環境,讓養牛場真正變身為綠色牧場。”(編輯:唐錦 責編:雷昕 三審:李少華)
-----------------------------------------------------------------------
相關閱讀
- ·一個諾言,蘇州”兒子“替犧牲戰友盡孝三十余年2019-04-22
- ·他們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2019-04-22
- ·一位電力園丁的追夢之路2019-04-22
- ·守著你的最后11年2019-04-22
- ·“特別”的美:電商奶奶 做自己的女王!2019-04-22
- ·驕傲!“懸崖村”走出一個博士生五個大學生2019-04-22